2009/08/14

劉兆玄「九二一」震災就有「落跑」前科啦


兆玄在「打怪」嗎?怎麼超「LAG」:

「這…這一次其實是很快,我…我的評價是很快,因為…因為…這個…嗯…九二一啊…,我投入到這個裡面去的時候是…是9月2…8號,投入到…到…到…到…,那個時候才開始啟動全面的救災…嗯…,我們這一次的這個…嗯…,前面…尤其大家都看到,這個雨一直下到…,我剛剛講過,在那樣子的下雨當中的話…情況…,你再怎麼投入都…都…都不會發生效果,說不定還會有更多的意外,這在…其中有一段時間,這個是會…投入是…是…是效果會非常小,各位可以…可以去…去跟…嗯…受災的縣長,去…去…去訪問一下他,其實現在所有的縣長,都是…都…都…都覺得…我們救災的動作很快…」

比火星文還奇怪,舌頭操太凶了吧,偷腥被抓包也沒這麼嚴重,這在世界政壇已可列入經典了,該再找個適當的…嗯嗯嗯…保…養…一番…呦!



YouTube - 劉兆玄大話救災,自我感覺良好,PK九二一,打怪超LAG,委屈英雄館



灣在上個世紀末不幸發生了「九二一」大地震,重創中台灣,在這個世紀之初又降臨了「莫拉克」大洪水,肆虐南台灣。

兩個國家級的災難才相隔十年,劉兆玄都躬逢其盛,在兩次大災難時都擔任大官,「九二一」時是行政院副院長,1999年9月27日成立「行政院九二一震災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後,劉兆玄擔任副主任委員兼執行長,並在台中市設立中部辦公室作為前進指揮單位,以就近掌握各項措施之執行情形,以整合協調各方力量與反映災民需求。

這次發生「莫拉克」洪水,劉兆玄已是行政院長,按那位堅守第二線「不沾鍋」總統的概念,劉才是第一線的政府領導人,才應該是救災工作最重要的角色。

劉兆玄這位「自我感覺」異於常人的大官,自評這次「莫拉克」救災速度很快,更拿「九二一」做比較,竟然說當年9月28日他投入後才「啟動全面的救災」。天啊!大地震災後7天才啟動全面救災,這大概是世界記錄了,連落後國家都不敢這麼說,像劉兆玄這樣高調的,應是前無古人,也難有來者的。

這次政府在「莫拉克」洪水救災的表現,國人有目共睹,連全世界都看到了,這可不是睜眼說瞎話可以騙得了人的。現在馬英九、劉兆玄兩人頻頻以天候因素辯解,但從平原淹大水到山區的洪水、土石流滅村,政府對受災資訊的掌握,投入救災的態度、方式、能量、時效等,在救援告一段落後,還可以再逐一檢驗與檢討的。但對「九二一」時政府救災的表現與比較,尤其劉兆玄當時的作為與現今有何異同,因已事過多年、大家的印象也許已有些模糊,但還是可以爬梳一些舊檔案與當時的報導來核對一下劉兆玄的那番「自我感覺」。

如果進入「九二一」官方網站(目前已改名為「921網路博物館」),點選「紀錄館」,再進入「文獻區」,看到的珍貴館藏,首先是「總統府921緊急命令」,再來是當時總統李登輝的「921救災日記」,接下來的就是當年12月4日中國時報上所登載劉兆玄的文章「災區兩月」。劉兆玄的投書可以與「九二一」的緊急命令同列官方珍藏史料,難怪劉兆玄「自我感覺」他在「九二一」震災中角色是無比非凡了。

劉兆玄也許「自我感覺」他投入災區才算是正式「啟動全面救災」,其他的都是微不足道的,但「災區兩月」一文馬上打了他自己一個耳光,因為文章一開頭就自述他9月29日才帶著兩位助理進駐台中市警察局,若依其言, 那麼只因為他個人的動作遲緩,這個國家級災難的救援工作又晚了一天才全面啟動。

針對這次「莫拉克」的救災效率與當年「九二一」比較,目前媒體上已很多的檢討,並對馬英九與李登輝兩位國家領導人的表現有多大差異也做出詳細對比,甚至連國際媒體也同聲對馬英九政府強烈質疑。

其實要回顧「九二一」,除了翻箱倒櫃外也有簡單的途徑,找找當時的新聞報導且目前尚可以連結的網路資源,例如有中時電子報的(九二一集集大震)新聞專輯,其中9月21日當天的晚報的這篇(李總統:大家勿失信心 奮鬥重建家園 )報導說,李登輝是在21日當天上午9時50分搭直升機抵達南投縣立體育館巡視災情。而這篇(軍方投入2千餘人救災)更說,凌晨1點47分發生地震後,國軍立刻投入兵力救助,截至21日上午9點為止已投入兵力包括2803員兵力、各項車輛165輛,海鷗救難大隊也派遣12架海鷗救難直升機出動救災,參謀總長湯曜明也指示各部隊「不待指示,主動投入救災」,所以在震災後通訊不便的情況下,媒體已有這些數字,實際的數量應不止如此。

對於國際的援助在今日回顧起來,可能還更令人意外,這篇(柯林頓致哀 願協助救災)說,美國當時的總統柯林頓在華盛頓當地時間20日傍晚、即台北21日凌晨已發表聲明對台灣人民致哀,並表示正與台灣政府直接聯繫,以決定如何協助救災。這篇(國際救難顯身手 生命探測器尋活口)說,日本救難隊80人,21日晚間6時抵達中正機場,先直奔台北市八德路「東星大樓」倒塌現場,嘗天深夜再抵達新莊市「博士的家」大樓倒塌現場,22凌晨4點離開「博士的家」現場,又立即轉往中部繼續搶救的工作。這篇9月23日(協助救災 12國救援團昨抵台)的報導指出,已有聯合國、國際紅十字會及14個國家派團來台協助救援工作,總計有518人及51隻搜救犬投入救災工作,其中美國、南韓、新加坡、日本、泰國、俄羅斯、土耳其、英國、德國、捷克、西班牙、加拿大等國家的救援團均已抵台,瑞士及奧地利救援人員將在23日搭瑞士航空專機抵台,另外,匈牙利、菲律賓、澳洲、法國、荷蘭、以色列及南非等國,也都表達有意派團來台協助。

國際搜救隊再遙遠的多能在兩天內抵達台灣投入救援,雖因分配災區及國內單位配合問題,讓部分搜救隊深感無用武之地而有所抱怨,但比較劉兆玄說他28日、實乃29日投入災區,是代表開始「啟動全面救災」,真不知該用如何超級、無敵的形容詞,來比擬這位目前所謂的最高行政首長才貼切。

而為什麼劉兆玄「災區兩月」這篇文章如此「珍貴」,必須被財團法人賑災基金會主辦、行政院研考會協辦的「921網路博物館」網站列為館藏史料?實應深加探究。不過面對台灣空前的震災不幸,劉兆玄擔任「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執行長應是無比榮耀的歷史使命,為什麼劉兆玄只在災區待兩個月,是不是劉兆玄太有效率呢?還是有其他的故事?

中時電子報11月8日這篇(中部辦公室 月底可能撤除)報導也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劉兆玄表示,他規畫在11月底以前完成災後安置工作,報導末,劉兆玄說了一段話:「有些地方需要陽春白雪,也有些需要下里巴人」,他說,地方重建有些要有理想,也有些必須尊重現實,而地方配合度愈高者,可發揮的理想空間也會愈高。話語真是莫測高深,但他才到災區一個月已透露玄機,準備要將中部辦公室撤除,果真是武功高強。

再根據聯合報當年11月27日報導,劉兆玄指出,因重建業務告一段落,下星期工作會報後即將縮編,大部分人員返回台北原工作崗位,由內政部次長簡太郎主持剩餘業務,… 劉兆玄對記者詢問工作表現,不願以打分數等方式回答,而以「想做的,比能做的還更多」形容他的感想。

所以劉兆玄由災區撤退後,12月4日即在中國時報發表那篇已列人史冊的「災區兩月」一文,其中比較突兀的是怎麼會有「十萬人未安置 完全不符事實」那個小標題,好像那才是這篇3700字長文的重點,劉兆玄要辯解什麼呢?

這是有一段小故事的,但必須約略地先說明一個數字,那就是「九二一」震災到底有多少災民?依據2000年元月21日「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環衛組資料,申請九二一震災健保卡獲得發放者有390454人,而申請震災健保卡的資格為「被保險人及其依附納保眷屬,有任何一人因震災導致死亡、重傷或所居住之房屋發生全倒、半倒之情事」者,其資格是比申請房屋租金補助者略寬,因為申請租金須為房屋所有者,無屋、租屋者或屋籍無明確權狀者沒資格,如此這約39萬人應可視為最廣義的災民人數,雖然部分地區在發放健保卡初期因作業紊亂或有重複者,但數目應相去不遠。而依「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社會組(原救災組)2000年2月2日的統計,申請租金補助已獲認定發放的人數為316695人,加上申購國宅1301戶及申請臨時住宅(即組合屋)4630戶,所以當時獲政府認定為災民可接受補助的至少有33萬多人。

再回到劉兆玄宣布撤離災區的1999年11底,那時震災已發生兩個多月了,全國社會的關注有些疲乏了,新聞報導也淡了,2000年總統大選三組候選人暫停的競選活動也恢復了,而時序進入冬季,災區冷清了,災民要準備面對真正的寒冬了。

集合全國民間各救助及災區重建團體的「全國民間災後重建聯盟」(簡稱「全盟」)在11月28日舉行第一次「全盟會員聯繫會議」,以協調各團隊的工作並互相打氣,不料當時「全盟」的召集人、中研院院長李遠哲在會上的一番談話,加上媒體輕率的報導,大大地刺激了劉兆玄等行政高官,在媒體上對「全盟」口誅筆伐,讓賑災新聞再稍微吵熱點。

在這之前,行政院「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對災民的安置仍受輿論關注,災區帳篷族的問題受社會質疑,「全盟會員聯繫會議」前夕,適巧氣象局發布第一波寒流來襲警報,「全盟」工作人員於是整理一份前數日(當週)由地方政府提供的災民申請房屋租金補助發放統計資料,提供召集人等參考,因此李遠哲召集人即依據這些數字做出「還有十萬人沒有領這個租金補助」的談話(參考中時電子報(李遠哲:十萬災民迄無屋住也未領到錢),這段落的確實完整談話錄音記錄見附錄),不意當天晚報的報導卻是指「全盟」質疑還有十萬災民住在帳篷裡,於是引發軒然大波,行政院大為跳腳。

據聯合報隔日6版的報導,劉兆玄相當地不高興,直批「全盟」引用資料錯誤,但劉兆玄仍堅持他在中部辦公室運作至11月底,12月1日起在台北上班。之後行政院連日在媒體上猛批並扭曲「全盟」所用的是網站上過期的資料,而出身南投災區、當時擔任「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副執行長的經建會主委江丙坤更批評「全盟」打擊救災土氣,更暗諷說「學者應先做義工再建議」。

11月29日劉兆玄宣稱房屋租金補助(慰助金)發放已逾九成,表示已與李遠哲溝通,李遠哲也承諾,如果數據確實,他願意以全盟的名義加以澄清。而內政部也確認申請期限至11月止(即第二天),並表示當時已核發了18萬7千餘人的房屋補助金,當時未獲核發的災民只剩1萬多人(參考中時電子報(劉兆玄:慰問金與租金發放已逾九成)、(房租補助及慰助金申今天到期))。

不過經「全盟」鍥而不捨地追查,比對中央與地方政府的統計資料,發現兩者統計資料有相當的出入,同日的統計資料竟有4萬多人的差異,尤其以南投縣出入最大,原因是中央未將部分申請資格有爭議待認定者列入,而南投縣政府也因受創嚴重,經費不足影響發放效率。

經此波折後,終於迫使行政院加速支援、督促地方政府發放效率,而劉兆玄也坦承還有萬名以上的帳篷族,於是「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12月13日決定再開放部分部隊營區供災民進住,也增建或提供剩餘組合屋供帳篷族遷入。劉兆玄也多次宣示、再變動發放慰助金及清理帳篷族的期限。

結果,12月起寒流是一波波,而到年底,南投縣政府缺錢,還是有萬餘人領不到房屋補助金,各地也還有零星的帳篷族,平安夜的寒流,竟有民眾上災區合歡山賞雪,卻還有災民住帳篷的反差景象,12月29日「九二一」百日更有數百名災民北上抗議。

直到2000年2月2日房屋租金補助發放率才達到97%,也還有1萬人尚未領取,當時發放數已達31萬6千餘人,距「全盟會員聯繫會議」時「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辯稱已發放的18萬7千人,相差近13萬人,遠超過「全盟會員聯繫會議」時所憂心的「還有十萬人沒有領這個租金補助」。

詳述這段過程,只是要解析劉兆玄在「九二一」震災的「災區兩月」具體做為及心態。因為劉兆玄在「災區兩月」一文中自述「兩個月的救災工作,算是完成了階段性的任務」,他真的有完成了階段性的任務嗎?

參考「921網路博物館」中的(九二一震災災後重建實錄)第一篇(緒說),其中指出「九二一」震災的重建進程分四個時期,第1期為搶救時期(1999年9月~1999年10月中旬),第2期為災民安置時期(1999年10月中旬~2000年5月),第3期為重建前期(2000年6月~2002年5月),第4期為重建後期(2002年6月~2006年2月)。2000年總統大選後政黨輪替,民進黨政府重組「行政院九二一震災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再歷經黃榮村、陳錦煌、郭瑤琪三位執行長,在震災6年多後,「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才正式卸牌,走入歷史。

劉兆玄甭說重建部分,從實際的統計數值來看,他根本未完成災民的安置階段,而他在寒冬來臨前即撤離災區,完全就是「落跑」的行為,根本無意擔負起震災重建的重責大任,而他更無心去接近災民,服務災民,處處為受災戶設想並為其解決困難。這與8月9日他穿青蛙裝到屏東勘災,放話當夜要住災區,結果早早回到非災區的高雄市國軍英雄館休息,真是異曲同工,故態復萌,完全是麻木不仁。

「九二一」震災發生時,正是李登輝12年總統任期的最後半年餘,基於使命感及對人民、土地的感情,這位半強人以近八十高齡全身投入,指揮國軍全力救災,國軍也不辱使命,得到國人肯定,但李登輝當時還是飽受部分媒體批評,其實那個批評反而驗證了台灣民主發展的成果,但是當時他所領導的國民黨政權除了腐敗,也保有陳腐的官僚氣息,這些老少官僚根本未體察台灣的民主發展,依賴著黨國資源,繼續養尊處優。

尊貴的劉兆玄也許自我感覺「災區兩月」就讓他頗為委屈了,被戮破完成階段任務的假象當然惱羞成怒,當年他算是連戰的班底,總統大選恢復了,他留在災區豈不會被邊緣化,當然趕緊找個藉口「落跑」回台北,加上媒體後來聚焦在大選上,所以「九二一」災民頓失社會關注,也算是2000年總統大選的犧牲者。

所幸,當年這批尊貴的國民黨官僚在「九二一」震災的表現被國人看破手腳,以懸殊票數遭淘汰。但更不幸的是,人民相當健忘,加上黨國勢力雄厚,讓這大部分的老官僚八年後再班師回朝,人民再遭受無情的摧殘對待,這次「莫拉克」洪水就讓台灣人民在浩劫降臨時受創加倍。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人民如果不能記取教訓,繼續縱容這批蔑視台灣人民與土地的陳腐官僚,那台灣人民的苦難將無以終止。

劉兆玄這番自評救災的妄語,簡直是侮辱國人,他有羞恥心的話,早該徹底地「落跑」,也就是引咎辭職,下台了事。

如果劉兆玄在「九二一」震災十周年時還賴在公職,甚至沒品地繼續把「災區兩月」偽飾文字當成「九二一」震災的珍藏史料,忝不知恥地去主持震災周年紀念會,那真是褻瀆「九二一」與「莫拉克」所有受難者的英靈,侮辱了所有災民、也侮辱了參與重建工作者、以及所有出錢出力的同胞。


(20090817)






附錄:全國民間災後重建聯盟總召集人李遠哲1999年11月28日在全盟會員聯繫會議談話摘要:

「…我們大家看到在這兩個月之內,急救、救災的工作已經推行到了一個階段,目前是安置的工作正在大力的展開,但是我們今天看,災區裡面的人是不是已經安置得差不多了?
我們如果看今天的統計數字就知道,災區裡面在全倒或者是需要被安置的這些人,可能有二十萬人多一些,但是目前現在領到這個租金到各個地方居住的人,大概有十萬人,簡便屋裡面居住的,大概有五千個人住在一千七百多個簡便屋裡面,也就是說,其實簡便屋安置的人,比起向政府要租金自己找房子住的人,這個比例,大概是20比1的比例,很少的一個比例,不是20比1,是40比1的比例,是很少的一個比例,住在簡便屋的人是很少;但是我們比較擔心的就是說,到目前為止,還有十萬人沒有領這個租金補助。
所以他們這些人到底怎樣生活,我們還不曉得,但是如果你到災區,確實還是看到有很多帳篷在哪裡,還有很多帳篷。同時我們也看到,這個目前失業人口,如果比較保守的估計至少有五萬人以上,也就是維持生計需要有收入的人,大概有五萬人是沒有收入,所以這個這次地震影響的層面確實是很深。
對我們全盟工作的人來講,目前我是覺得是最關鍵的時刻,眼看冬天就要到來,不久啊,再過幾個月大家都要歡歡欣欣地要過舊曆年的時候,到了那個時候如果我們還沒有能夠做好安置的工作的話,在災區裡面可能會有很多很多的問題,這樣很影響到整個社會的不同的層面上。所以我是覺得,我們目前的努力不是已經告了一個段落、大家可以喘一口氣的時候,我想這是真的是關鍵的時候,我們怎麼樣再接再厲,跟災區的民眾站在一起,希望能夠影響政府,影響社會,使我們災後重建的工作能夠做得更好…」

後記:更詳細資料請參閱:九二一大地震的一些資料及各地區(鄉鎮)家戶受災統計

2009/08/11

遇見馬英九



YouTube - 遇見馬英九:一路走來,下民易虐,上天可欺,人間幻夢「英九救我」,始終如一



實老早就遇見馬英九、或則說是預見馬英九了啦!

廿一年前,蔣經國死了,遺體先暫時安置在榮總後山坡的懷遠堂裡。第二天起,老國民黨政權的黨政軍首長紛紛前往小蔣的靈堂悼祭,但座車大都停在思源樓前方,大家再走上一段小坡到達靈堂,連一些黨國大老也一樣,好像也顯得較有敬意。

像比李登輝早一任當小蔣台籍副手的前副總統謝東閔是如此,而當時的中央黨部祕書長李煥則是率著中央黨工高幹分乘兩輛大型交通車前往,比較意外的是,行政院長俞國華竟帶著各部會首長及省主席、北高市長一齊搭著台北市普通公車抵榮總,都是集體步行走上靈堂致哀,而連因直昇機失事倖存但下半身癱瘓的前陸軍總司令于豪章也是坐著輪椅被推著上山,而當時最離譜的是,連老蔣時代的老將軍王多年都會因小憲兵不識得,在山坡下就被擋住。而一部分的黨國大老在悼祭完下山後,真是哭得老淚縱橫,若喪考妣。

除了甫繼任總統一職的李登輝是驅車直抵靈堂外,當時少有轎車大喇喇地在懷遠堂進出,可是卻有一部黑頭車出來,行車還不算輕緩,引起思源樓外頭一陣騷動,大家趨前一探,竟然是當時在政壇尚屬初出茅廬的國民黨第三副秘書長馬英九,那時年輕的馬英九臉上看不出有哀戚之色,而是舒服地躺坐在轎車裡,倒是有些神氣的模樣。

也許馬英九感情神經的觸動較正常人遲太多了,後來約十年間沒看到他對小蔣有什麼激動的感念,也許是馬英九老化了,最近這十年來他對蔣經國卻是愈來愈有感覺,眼眶泛紅是小意思,有時哭哭啼啼也不是意外了,他老爸猝死時也沒有他現在提到小蔣時的感性與哀傷,或許他老爸還真要多等個幾年。

如今馬英九黨政軍大權一把抓,睥睨一切,雖然他經常有一長串的苦民所苦、聞聲救苦、感同身受、將心比心…云云,滿嘴的悲憫口號,但他真的會去體會人民的苦難嗎?看看他對小蔣及他老爸的反應,老百姓敢期待嗎?能奢望嗎?以他宇宙超級麻痺的神經,難道要等上個十年、廿年?等著讓苦難變成大災難!

盤據台灣傳播資源的媒體勢力們,難道不知道馬英九是什麼貨色?廿多年了,一路看著馬英九,他們太清楚、太明瞭了,但是基於他們對中國的情感,他們就是要「造王」,台灣人民的生存發展算什麼,那是次要的,是可以犧牲的,馬英九出的紕漏是可以掩蓋的,是可以搽脂抹粉再包裝的,反正所謂的「真相」是掌握在他們黨國傳媒勢力的手中,也因為台灣人民太順從、太善良了,台灣人民只能無條件地接受一切,而這在在證明六十年來黨國威力是無遠弗屆、牢不可破的。

媒體要「造馬皇」,結果造出個馬「區長」。不,不對!以馬英九的能力、反應,可能連「家長」都難以勝任,紕漏老是層出不窮,對台灣帶來深層危機,但媒體仍然繼續麻醉大眾,也繼續麻痺自己。

馬英九在台灣民主改革發展的進程中,老是站在威權與保守反動的一邊,弔詭的是,當年修憲時主張委任選舉總統的馬英九,後來卻獲益於民主改革,當上了人民直選的總統。而當他擔任台北市長時,政「跡」真是一籮筐,從建成圓環、龍山商場、羅斯福路及忠孝東西路公車專用道…已是罄竹難書,卸任後還繼續爆發了貓空纜車、內湖捷運線等,一個比一個更大、更嚴重,也蓋了少了兩個水道不能比賽卻有觀眾看台的游泳池,還振振有詞,難道這是要專供馬英九來游泳,讓馬迷來近距離觀賞呢。最近想算算馬英九最成功的政績,可能是大巨蛋吧,因為還沒有蓋好,還不知道有沒有問題,殊不知巨蛋棒球場其實早已不符潮流了。

面對天災人禍,馬英九更是經驗豐富,無人能出其右。「九二一」地震十年了,東星大樓重建仍未完成,中間馬英九還與災民們打官司;2003年市立和平醫院爆發SARS院內感染,更隱匿疫情,讓台灣防疫網出現破洞,犧牲了多少醫護、民眾性命,更讓全國人民整體恐慌了大半年。2005年馬英九的政策將市立醫院整併成聯合醫院才沒幾天,元月10日凌晨仁愛院區即發生了遭家暴的4歲邱姿文小妹妹醫療人球案,當邱小妹妹未被市醫收治,必須波折遠送台中就醫而命在旦夕之際,馬英九不願道歉、遲不去探視,卻有雅興參加市議會親民黨團的尾牙宴,還上台扭腰擺臀大跳其舞。

2001年「納莉」風災,颱風未侵襲前,號稱亞洲最大的玉成抽水站就先掛掉,讓半個台北市成了水鄉澤國,台北車站、捷運路網都淹掉了,都會市民沒水沒電,大家搶不到小小一台的抽水機,這個標準的天災加人禍損失慘重,光捷運修護就花了數十億到上百億元,有些統計指「納莉」風災整體損失約600億元,但如果仔細計算人民各種有形無形的損失,工商經濟的影響,淹水區房地產的貶值,整體損害數千億元都跑不掉,直逼「九二一」震災的損失。

災後,馬英九的台北市政府對「納莉」風災所獲取的教訓是,在捷運路網各站體的所有門戶通道都做了防水閘門,也不管門戶通道的地勢高低一體適用,有些已是附近民宅樓宇的一層樓高也施作,其實相當多水閘門的地勢如果會淹到水,大概台北市的洪水已全部落入電影「明天過後」場景,那種防水閘門早已沒有任何作用了。而且其只顧到了捷運站體,卻未體恤市民的家園,如同以鄰為壑,其離譜顢頇可見一斑。

結果馬英九還拿這個經驗到處獻寶,去年當上總統後到南部視察「卡玫基」颱風災情時,指示由政府補助家戶設防水閘門,結果上個星期內政部即宣布今年已編列15億元經費可供民眾申請,到底這15億元應優先用於供民眾申請拿來設治標的防水閘門,或應用於治本的工程建設,政府的預算會排擠,那個較有效益,大概是英九較英明,他說了算,畢竟他也花了人民數百億元的學費,只怕他學費花了還是沒有得到教訓。

去年9月14日中秋節,「辛樂克」颱風侵台帶來豪雨,造成台中縣后豐大橋被洪水沖斷,兩輛汽車墜落大甲溪,南投縣也重創,廬山溫泉風景區綺麗飯店、公主小妹飯店倒塌,信義鄉豐丘明隧道崩塌,多輛汽、機車遭掩埋。馬英九16日去參加南港軟體工業園區第三期啟用典禮時,竟然大談他的「納莉」淹水經驗,更向在場人士「邀功」,表示他們在「納莉」風災第一時間就把全台北最大的抽水機送給南港軟體園區,他忘了當時大部分市民搶不到抽水機的慘烈狀況嗎?隨後,馬英九去參加他選總統時輔選功臣詹啟賢擔任董座的國光生技記者會,更公然宣稱他本來當天要去勘災的,但他與劉兆玄研究後,認為一定要來,以表達對國光生技的支持,這意思就是出席國光生技記者會比勘災更緊急重要嗎?我的天啊!這種總統、這般邏輯,難怪馬英九、劉兆玄後來勘災時面對災民的表現真令人憤慨。

而馬英九一路走來也真是作風一貫。7日白天「莫拉克」帶來的豪大雨早已肆虐南台灣時,當晚馬英九跑去參加紅衫軍幹部詹澈與中國新娘的婚宴,還當場講了「四通」的冷笑話,後來才姍姍抵達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在聽取各單位簡報時還眼皮厚重地快要打瞌睡。

當夜,受災民眾的家人無處求援,只好打電話call-in進電視台,四處告急的情況,整個中央政府及災害應變中心仍渾然不覺,直到隔日清晨,地方政府請求部隊支援搶救,中央政府還在大搞官樣文章,造成中央與地方政府在電視上互嗆,而8號當日豪雨愈烈,洪水災情愈來愈嚴重,電視台也趕緊調派記者轉往報導,全國譁然,中央才稍為動起來,但步調仍非常緩慢,投入搶救的能量與災情根本不成比例。

馬英九後知後覺還不是最嚴重的問題,對於災害沒有魄力指揮搶救才是最糟糕的事,徒然讓災情愈加擴大、愈加慘烈,當晚隨著颱風環流北移,災區急劇擴散到無以收拾。馬英九宣布隔日要到災區,奇怪的是,他不是要率先到當時最嚴重的屏東災區,而是要先去台東,結果9日當天因天候問題飛機無法前往台東,,於是馬英九改去嘉義勘災,仍然不是要優先去屏東,好像勘災就是虛應故事一下,簡直是個兒戲。而10日馬英九去了台東,面對災民時,冷漠的態度只有更令國人搖頭。直到12日馬英九才到了屏東災區,但這時南台灣已到處是災區,哀鴻遍野,要求加快搶救家人的呼喚更加激烈。

「莫拉克」颱風帶來的大洪水,對台灣是個國家級的大天災,但馬英九卻讓它變成更大的超級災難。這樣規模的災害,政府事前輕忽,成災後反應慢了好幾拍,救災資源投入有限,與可動用的能量差了好幾倍,動作更見遲緩,10日馬英九竟然在巡視台東災區後指示,「莫拉克」大洪水的救災模式是「地方負責、中央支援」,親睹集體的人倫大悲劇還能無動於衷,其麻木不仁的程度簡直令人匪夷所思,馬英九不能肩負起國家領導人應有的作為,真是將帥無能、累死三軍、更害死百姓,而媒體卻還是一再縱容袒護。

連日來,不論朝野都請求馬英九比照10年前的「九二一」震災與50年前的「八七」水災,趕快發布緊急命令,以加快救災效率,沒想到馬英九12日視察屏東縣佳冬鄉災情時表示,不必重複頒布緊急命令,因為「九二一」大地震當時已有11條緊急命令納入「災害防救法」了。問題是,不管是發布緊急命令,或依「災害防救法」,最重要的是拿出救災行動來啊,馬英九已經是黨政軍大權一把抓了,權力、法源那有什麼不能克服的,問題是在能力、在於魄力,而能力不足的話,那魄力呢?不要再當個小官僚了!

馬英九沒有自知之明嗎?好像也不是,看他在今年開國紀念典禮暨元旦團拜所發表的元旦祝詞:「『依法行政』不能作為保守卸責的藉口,只要是法所不禁,公務員應該積極為民興利,為民造福。既有程序如果緩不濟急,就應該跳出窠臼,不容墨守陳規、抱殘守缺。從中央到地方,每一位公務員都要有像觀世音菩薩那種『聞聲救苦』的慈悲心,隨時思考如何幫助人民解決問題,克服困難。一定要記住,對人民的幫助如果不能及時,就等於沒有幫助」。

難道這只是馬英九個人的「夫子自況」?

「莫拉克」大洪水可是國家的大災難啊,還有多少的人命待搶救,有以萬計的災民待安頓,多麼廣大的災區待重建,也有國家整體的各種創傷待復原,目前救災的狀況就是「緩不濟急」,這時如果還是「墨守陳規、抱殘守缺」,馬英九再不覺悟,犯了錯遭指責糾正只是像個小學生般自覺委屈,抵死不認帳,仍是故態復萌,那只能說:

遇見馬英九,算你倒楣,而且是倒了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的楣!

(20090812)





YouTube - 元旦說聞聲救苦,洪水來都怪They,馬英九終抱歉,再怪災區忙慢慢來







影音內容相關新聞報導:

自由電子報 - 馬勘災民哭喊:全家投你 為何見你這麼難

自由電子報 - 不談災情 馬大談市長任內納莉經驗

自由電子報 - 「把原民當人看」馬發言挨批

聯合新聞網 國內要聞 景氣不佳面面觀 馬總統憂明年初自殺潮 擬增生命線(連結已失效)